您的位置:  首页 > 职教新闻 > 正文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嵌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

2019-11-22 12:05 商业经济研究 宣传部 次阅读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 号),明确提出从 2019 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 + 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简称“1+X 证书”制度。“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教育部明确指出“1+X证书”的范围:覆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北京联合大学与苏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从《零售管理》课程入手,在课程中嵌入“1+X 证书”,创造性开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并颁发了自 2019 年国务院 4 号文件倡导职业教育推行“1+X 证书制度”以来国内首份职业资格类证书。本文从《零售管理》课程嵌入“1+X 证书”的实践出发,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现状,论述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可行性,课程嵌入“X证书”如何实现及其设计思路和应用模型。


职业教育推行“1+X 证书制度”的现实意义

  

  (一)“1+X 证书制度”能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校企“双元”育人


  在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产业转型和升级加快,企业对能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强烈。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前瞻性上还与现实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学校通过引导、参与社会化机制建设的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强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契合度,培养复合型技术能人才,拓展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二)“1+X 证书制度”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


  过去的四十年,我国在职业教育领域一直秉承学习和借鉴国外成功模式的方式,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 TAFE、英国的“三明治”教学模式、加拿大的能力为本模式、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同时也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1+X证书制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推进“1”和“X”的有机衔接,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围绕“1+X证书”机制,可以将一系列职业教育理念,诸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校企协同育人”等有机结合,让企业与职业教育领域,与学校共同作为职业教育育人“双主体”,有效培育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机制。


  (三)“1+X 证书制度”有利于打造产学研纵向一体化的教育生态链


  通过实施 1+X 证书制度,可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开创职业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引导院校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进一步优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生态链,整合高职院校、行业企业的优势资源,形成整体优势,增强高职教育办学活力。


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和重要基础。落实“1+X证书”制度的途径多样,在课程中嵌入“1+X 证书”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尝试,也是校企协同育人创造高质量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我国职业教育受德国“双元制”等国外成功职业教育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一直倡导“做中学,学中做”、“工学结合”、“学徒制”等教育理念。然而要实践这样的教学理念,必须有相应的条件和环境。时至今日,应用型或职业教育型高等院校,其人才培养方式仍以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授课为主导,辅之以“视频”、“慕课”等技术手段,或者在校内提供“工学结合”、“做中学、学中做”的实操类课程,但其适用课程有限,课程范围狭窄。鉴于此,高等职业教育类型院校只能投入较大财力、物力和人力,与社会研发各类型课程软件的教育技术公司合作,购买其教学软件,将教学软件植入电脑,通过电脑机房完成相关模拟实训内容。这种实训方式确实能够实现上述职业教育理念,然而也带有负面影响。首先,学生各科实训课程都在机房这样固定不变的环境,在电脑上模拟学习、操作一些预设程序,会产生场景疲劳感;其次,教师在教学机上演示教学,难以观察到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个别学生没按教学进度跟进,教师也不会马上察觉,课堂凝聚力降低,学习氛围难以达到预定目标。因此,学校通过积极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依托企业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使教学场景多样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虽然我国职业教育倡导校企合作由来已久,但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协同育人的职业院校尚不普遍,原因是:职业院校与大企业较难建立密切合作关系。一般情况下,行业龙头企业或领导企业更愿意与国内著名的“985”、“211”类本科大学建立合作关系,这些著名学府在科研和人才供给等方面更能满足大企业需求,大企业也愿意把自有资源分享给这些名校。此外,大企业通常都建立自己的培训学院(由企业冠名的商学院或大学)来完成企业内部各职级管理人员培训,鲜少与职业院校共同建课程共同培养人才。但职业院校又需要获得大企业的资源支持,比如大面积实习场地、大量工作岗位、高质量企业培训师等。这就要求职业院校与大企业主动建立合作关系,围绕大企业各级岗位,特别是针对其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可以与大企业开展人才输出合作关系。例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科技学院以苏宁集团的苏宁小店店长、苏鲜生超市主管等岗职人才为培养目标,通过课程中嵌入“1+X 证书”模式,展开与苏宁协同育人的教育生态链,这种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


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一)课程嵌入“1+X 证书”模式的教学改革须得到校方支持


  我国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在改革中往往缺乏魄力,对未曾有示范效应的模式不敢贸然涉足。课程中嵌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历史上从未有过先例,必然涉及一些不可预见的问题,比如:学生离校期间的管理责任、风险隐患等。当我们向学院提出在《零售管理》课程嵌入“1+X证书”的具体实施方案时,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北京联合大学几十年来在应用型大学建设道路上矢志不渝,不断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应用型科技创新,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应用科技学院是联大职业教育特色的二级学院,以培养本科生为主,承担和支撑着北京市 16 所高职院校专升本人才培养任务,本科学制 2 年。学院一向倡导专业与职业岗位对接、专业标准与职业标准对接,突破制约高端职业人才培养瓶颈,培养业界所需的高质量职业技能人才。我们在《零售管理》的课程开发和建设上,切实从市场需求出发,开发适合零售业岗职需要的能力和素质,把专业能力分成若干“项目”或“任务”贯穿于课程中,使教学内容有效衔接行业或企业的用人标准,以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职业能手为目的。在课程中设计嵌入“1+X 证书”的环节,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直接获得零售市场所需要的最新职业技能,以确保学生受到的教育与市场不脱节。此教学改革方案与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一致,因而获得学院的全面推助,确保该课程的具体实施。


  (二)课程嵌入“1+X 证书”模式的落实须获得相关企业支持


  企业是职业院校人才输出的对象。设计课程嵌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应以市场需求为核心,专业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吻合,合作企业应为行业龙头企业或行业领导者。我们在《零售管理》课程设计嵌入“X 证书”项目时,设定了 3 个预期目标:学生要在课程中获得的职业从业资格证书要有含金量,要被行业市场认可而非一个企业认可;企业有能力接收全部学生(73名)顶岗实习(课程结束后即将进入为期 6 个月的顶岗实习期);企业有能力接收全部学生正式入职(顶岗时期结束后学生进入毕业后的求职期)。通过课程嵌入“X 证书”的做法,使学生走出校门便可以直接到企业正式就职,无需过渡期和磨合期,形成最佳教育生态链。基于此目标,我们和我国著名零售集团——苏宁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苏宁集团目前是我国全渠道领域(线上 + 线下)规模最大的零售商,世界零售 30 强企业,连续多年入围世界 500 强企业。2018 年销售额达 2450 亿元,同比增长 30%,拥有自营门店 8881 家,覆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日本市场,实体店涵盖家电 3C、母婴、超市、便利店等多种业态;线上苏宁易购业务规模快速扩大,市场份额稳步提升。苏宁集团率先践行、引领了 O2O 零售商业模式和智慧零售商业模式,是零售行业的龙头企业和行业领导者。我们通过对苏宁集团持续 6 年的市场调研、走访交流,了解到苏宁集团 30 年来始终保持高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人才成长快速,高管层普遍年轻化。2019 年苏宁集团仅在便利店业态的发展目标就要开 1.5 万家苏宁小店,苏宁北京大区 2019 年的招聘计划(包含苏宁小店)就高达6000 人。我们在《零售管理》课程中嵌入“X 证书”的诉求与苏宁集团的发展需求正好吻合,因而得到苏宁集团北京大区的大力支持。北京苏宁不仅为此次培训提供了 17名高管参与教学和教学管理,还提供了学生的食宿等生活管理,73 名参训学生被统一安排入住培训基地内的酒店,用餐地点是紧邻酒店的苏宁内部食堂。住宿管理结合了大学宿舍管理和经济型酒店管理的优点,学生 6 人一间宿舍,宿舍区设有门禁,每名学生一张门禁卡,外人无法进入宿舍区,从管理上确保学生的住宿安全。我们与苏宁达成共识,学生们通过职业培训获得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后,在接下来的为期 6 个月顶岗实习期,学生们可以选择到苏宁各类型实体门店实习,6 个月实习结束后,学生们完成学士学位和学士学历教育,可直接与苏宁签订劳动合同,成为苏宁正式员工。

1.jpg

图 1 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应用模型一


2.jpg

图 2 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应用模型二


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应用模型

  

  (一)课程嵌入“1+X 证书”模式的宗旨


  课程嵌入“1+X证书”的宗旨是:遵循教书育人规律,“育人”是核心词,着力强调对立德树人这一高校立身之本的坚守,强调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有机结合;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成长”是核心词,着力突出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塑造,最终体现为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课程嵌入“1+X”教学模式要能体现普惠性,要突出教育的本质。通常一门课的教学组织是以班级为单位,全班同学享受同样的师资、教材和学习环境,这样的教学组织适合采取嵌入“1+X证书”模式。非全班整体参与的教学组织不适用此教学模式,比如:有些穿插在课程中的职业技能大赛,教师通常会在班级中挑选出几名优秀学生组成参赛小团队,小团队单独接受学习和训练,比赛后小团队成员获得相关证书,这种情况不属于课程嵌入“1+X 证书”教学模式。我们在《零售管理》的“X 证书”培训中,发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现象,经过 4天封闭培训,由校企双方组成 4 人考核小组,对 73 名受训学生进行考核评价,从中评选 7 名最佳学员,其中 1 名学生平时课堂上从未发过言,但在这次培训中却表现突出,获得了最佳学员称号。如果以校内课堂表现选优方式组织“X 证书”的培训,则不可能看到该学生的优秀表现。所以,提供人人平等的学习机会是课程嵌入“1+X 证书”的宗旨,每位学生都有优秀的一面,没有多场景教学,就看不到学生能在哪里“发光”。


  (二)课程嵌入“1+X 证书”模式的设计思路


  课程嵌入“1+X 证书”模式的设计思路应紧密围绕学科与专业的应用性,针对强调专业培养的过程性和实践性,创造多维度教学场景和教学方式,实现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我们在《零售管理》课程中嵌入“X 证书”时紧紧围绕市场营销学科和专业的应用性,由北京苏宁公司有针对性地开发设计了包含四个模块的培训内容,分别由 17 名苏宁高管完成讲授,把苏宁 30 多年所积累的智慧经营思想和丰富的实战经验传输给在校学生,学生在全新的、多维度的学习场景中体验与教室完全不同的感受,学习效果显著。


  (三)课程嵌入“1+X 证书”模式的应用模型


  根据教学实际,提出以下两种课程设计应用模型 : 第一,校内课堂理论学习 + 校内实训室训练 + 校外实训实践(X 证书)模式。以《零售管理》课程为例,应用模型如图 1 所示。《零售管理》总课时数为 96 课时,其中包括:在校内多媒体教室的理论授课 32 课时,校内机房实训室模拟销售训练 32 课时。校内多媒体教室的理论课和校内实训室的实训课分别由 2 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时间为每班每周 4 节课;嵌入校外苏宁培训基地的职业培训 32课时,利用学院的实训周(这一周学生在校内没有任何课)把全体学生组织到校外的苏宁实训基地进行封闭式培训。培训时间从每日早 9:30 到晚 22:00,分别由苏宁 17 名高管完成四个零售业务模块的教授任务,学生通过考核评比后,获得由北京苏宁颁发的苏宁便利店店长 / 超市主管 / 大卖场组长岗位任职资格证书,如表 1 所示。理论教学 + 实训演练 + 实训和实践三个模块有机组合的课程体系,从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方面弥合且互补,形成扎实的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该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从教室到实训室的固化模式,将企业纳入教学体系,开创了全新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形成教、学、研、就业一体化的教育生态链。第二,校内课堂理论学习 + 校外实训实践模式。“X证书”的范围覆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有些课程并未开发校内实训内容,可以根据需要,遵循前述设计思路,挖掘课程中部分内容与市场结合,直接开发校外场景实训,打造知行合一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无论采取应用模型一还是应用模型二,都能很好地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丰富多彩,学生会有更多收获。

《结论》

       通过与苏宁集团联手完成《零售管理》课程“1+X证书”教学改革实践,有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一)国家要鼓励“1+X 证书制度”的多样性发展建设


  除了社会各行业协会、各事业单位颁发的职业资格或能力水平等级证书外,还要鼓励多种方式建设“1+X 证书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不能闭门造车,不能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挂在口头上,应积极向企业学习,把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大企业往往是行业创新的带头人,学校要主动面向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能弥补理论的滞后性,还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培养供给侧和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存在的“两张皮”问题。


  (二)龙头企业或领导者企业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应被行业认同


  课程嵌入“1+X 证书”的实施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摆脱单一的学校主导教学形式,让企业参与教育教学过程中。政府对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研的企业要赋能,行业龙头企业或领导者企业往往都参与制定行业规则或标准。目前我国一些创新产品并没有国家标准,都是执行企业标准,制定国家标准时往往要参考企业标准。这些企业是具备评价条件的评价实施主体,当这些企业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对受评价者的从业资格或者职业技能水平进行评价(鉴定、认定、考核)后,出具的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应具有社会公信力。


  (三)“X 证书”要体现工匠精神


  “X 证书” 要切实体现社会需求,做到求真务实才有意义,要注重应用和实践,要将工匠精神作为重要培养目标贯穿各教学环节,融入优秀企业文化,培育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职业素养。

来源:商业经济研究

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仅作学习分享,不代表本网站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培训资讯
培训动态
友情链接
© 2015-2021 北京炎培教育科技研究院|职教界 All Rights Reserved